踩高跷有什么寓意?一般生活中,不会有特别多的禁忌规矩,但是在必要的时间时候,人们对待一些事情都是十分认真的。在一些日子,总会有些特殊习俗,这些习俗人们不仅要遵守这些传统,还要人们准备各种物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踩高跷有什么来历相关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一、踩高跷有什么寓意
1、踩高跷寓意
踩高跷的寓意是有很多的,“高跷”的谐音是“高瞧”,代表的寓意就是在新的一年能够高瞻远瞩,因此,如果踩高跷的时间能够久一些,那就代表着这个人能有多少的远见,这项活动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在踩高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踩在高高的木杆上,身体随之升高,因此,踩高跷也会有步步高升的含义。例如甘肃酒泉等地方就有“过新年,家家快乐;踩高跷,步步登高”的习语。
2、为什么要踩高跷
踩高跷一般都是在元宵节进行的,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以滑稽着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的人全部都嘲笑他身材很矮小,之后就变得顿时高大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之后,他又借题发挥,把外国君臣挖苦一顿,让他们显得极为狼狈,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
二、踩高跷有什么来历
踩高跷最早是在春秋时曾经呈现。在我国,最早引见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盛行。一般扮演踩高跷的人不仅仅需要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腾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在汉魏六朝百红中高跷称为“跷技”,在宋代的时候被叫做“踏桥”。从清代以来称为“高跷”,主要是用1至3尺长的条木制成,上有木托。踩高跷的形式是很有趣的,会化妆成种种人物,一人或多人交往逗舞,由唢呐伴奏。北京称为“高跷会”。黄河道域则称“扎高脚”,有文跷、武跷之分。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踩高跷有什么寓意、踩高跷有什么来历全部内容,不同地区的习俗不同。
更多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是法定假日么?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特点!
吃粽子有哪些文化内涵、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