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几月几日?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很多情人会选择这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赠送礼物等表达对彼此的心意。七夕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节日,而且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相关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一、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七夕节是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个节日起始于上古,在西汉的时候普及,鼎盛时期是在宋代。在过去,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其中九和五这两个数字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同时也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一般在这个节日中会有很多情侣对自己喜爱的另一半使用属于他们的方式表达爱意。乞巧节是七夕节吗?
二、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经过历史长河,七夕这个节日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这个节日也就逐渐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七夕节历史久远,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传入北方西安一带始于汉代,汉代是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传播融合时期,西汉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七姐诞,在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区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民间是很崇拜拜七娘妈的,毕竟她是一个可以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也寓意这大家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孩子的爱护之情。七夕节是什么意思?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夕节是几月几日、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全部内容,这个节日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更多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乞巧节的来历是什么?
七巧节人们吃什么?
七巧节是哪月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