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白露节气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露节气的由来故事相关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一、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白露节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太阳到达黄经165°,这个时候就是白裤节气的开始,以往,一到这个节气天气就逐渐转凉,白天阳光热量还较高,可是太阳一旦下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这种情况下,导致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便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会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及花草树木的茎叶、花瓣上,呈现一片白色。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在这之后的气温,会一天比一天低,人们在早晚需要注意勤加衣服,保暖防寒,以免着凉感冒。茶叶,历经春夏两季,在秋天会生长得更加苍劲旺盛。在中国,采茶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和秋季。这三个季节的茶,特点各有不同,春茶味苦,夏茶味涩,秋茶味醇。在全国很多地方,有很多人喜欢喝“白露茶”,因为它耐泡、味浓,这个时候喝茶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是一种养生的行为。白露节气的风俗和饮食、特点是什么?
二、白露节气的由来故事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但是他们的差距也不会太大,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在这个节气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温,不要因为一时的热而让自己着凉。白露节气的由来简介、气候特点!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白露节气的由来故事全部内容,节气的来源很多。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白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节气的古诗!
白露节气是哪个季节?是哪一天?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节气的风俗活动!